高溫天喝水秘籍:科學補水,守護健康
近日,“高溫天喝水不對傷心臟”這一話題如同一顆投入輿論湖面的石子,激起層層漣漪,迅速登上熱搜榜單。在炎炎夏日,高溫如影隨形,人們仿佛置身于一個巨大的蒸籠之中,出汗成為了常態(tài)。此時,如何科學地喝水,成為了每個人都亟待了解的重要課題。無論是日?;顒?,還是保持夏日運動習慣,喝水的講究都不容小覷。喝什么、怎么喝,這里面蘊含著諸多學問。羊城晚報記者專門采訪了醫(yī)師跑者、運動醫(yī)學專家,為大家揭曉夏日喝水必學的“熱知識”。
高溫出汗,切勿大口狂飲
“多喝水,更健康”,這句看似簡單的健康箴言,在高溫天氣里顯得尤為重要。當外界溫度節(jié)節(jié)攀升,人體為了維持正常的體溫,會通過出汗的方式來散熱。大量汗液的排出,帶走了體內(nèi)的水分,使得及時補充水分成為當務之急。然而,喝水并非簡單地“牛飲”,正確的喝水方式,往往需要專業(yè)醫(yī)生的提醒。
醫(yī)師跑者、廣州紅十字會醫(yī)院運動醫(yī)學科副主任醫(yī)師王敏鄭重提醒:“越是高溫流汗多,越要注意不能過于快速地大口喝水。這種看似暢快的喝水方式,不僅無法有效解渴,還潛藏著諸多風險。”大量流汗時,人體不僅丟失了水分,還帶走了體液中的電解質(zhì)。此時,若大口狂飲,大量的水會在短時間內(nèi)迅速進入體內(nèi),如同給原本平衡的電解質(zhì)溶液中突然倒入大量清水,會打破體內(nèi)電解質(zhì)的平衡狀態(tài),容易導致“低鈉血癥”的發(fā)生。
同時,這種快速的大量飲水,還會給心臟、腎臟等重要器官帶來沉重的負擔。心臟需要更加努力地工作,以推動增加的血容量在體內(nèi)循環(huán);腎臟則要加快過濾和排泄的速度,以維持體內(nèi)水分的平衡。這就像一臺原本正常運轉(zhuǎn)的機器,突然被強行加大了工作量,難免會出現(xiàn)故障??赡艹霈F(xiàn)惡心、嘔吐、頭疼、血壓升高等不適癥狀,嚴重時甚至會引發(fā)腦水腫昏迷,危及生命。
那么,正確的喝水方式是什么呢?王敏醫(yī)生給出了建議:“小口喝,分多次喝,采用少量、多次的方式補充水分。”就像細水長流,讓身體有足夠的時間來吸收和利用這些水分,既能有效解渴,又能避免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。
飲品選擇,大有講究
除了喝水的方式,喝什么也是高溫天補水的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。王敏醫(yī)生提醒,如果流汗非常多,淡鹽水、運動飲料或者口服補液鹽會比普通的純凈水更合適。這是因為這些飲品中含有一定量的電解質(zhì),能夠補充大量出汗所流失的鈉、鉀等重要元素,幫助維持體內(nèi)電解質(zhì)的平衡。
鹽汽水也是預防中暑的一個小竅門。鹽汽水中不僅含有鈉、鉀等電解質(zhì),能夠補充流失的養(yǎng)分,而且其中的氣泡還能帶走體內(nèi)的熱度,幫助身體核心部分迅速降溫,讓人在炎炎夏日中感受到一絲清涼。
然而,并非所有的飲品都適合在高溫天飲用。不建議喝含糖過高的汽水,因為高糖分的飲品會導致血糖迅速升高,進而引起滲透性利尿,使人更加口渴,甚至加重脫水的情況。同時,也不建議為了迅速降溫而喝冰水。冰水的溫度過低,會刺激消化道,引起胃腸道痙攣,導致腹痛、腹瀉等不適癥狀,反而對身體健康不利。
運動前中后,科學補液是關鍵
在體重控制年,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運動對于健康的重要性,即使在炎炎夏日,也依然堅持運動。然而,夏日運動時流汗多,身體能量消耗大,科學補液就顯得尤為重要。
“不要等到流汗或感到口渴后才補水,運動前、中、后都有補水的講究。”王敏醫(yī)生強調(diào),“不少人將運動時喝水稱作‘補水’或‘補液’,就是因為運動喝水更有講究。尤其在高溫高濕環(huán)境下,當人運動后大量出汗,若不及時補液,容易脫水、中暑,嚴重時可危及生命。”
運動前:提前補水,做好準備
運動前,建議至少提前半小時先進行一次補水,以保證身體處于良好的水合狀態(tài)。此時可以選擇普通的涼白開、純凈水等淡水,它們能夠為身體提供基礎的水分補充。如果計劃進行高溫戶外活動,由于環(huán)境溫度高,出汗量可能會更大,因此可適當增加補水量,為即將開始的運動做好充分準備。
運動中:定時定量,按需補充
運動中,要根據(jù)運動強度和環(huán)境來決定補水方式。通常每隔15或30分鐘要補水一次,即便沒有感到口渴,也應定時喝一小口水。這就像給汽車定期加油一樣,保證身體在運動過程中有持續(xù)的水分供應。
一般來說,如果是1小時內(nèi)的室內(nèi)低強度運動,補充普通的純凈水或淡鹽水即可滿足身體的需求。因為這種運動強度相對較低,出汗量不是特別大,體內(nèi)電解質(zhì)的流失也相對較少。而如果是超過1小時的高強度運動或戶外運動,由于運動時間長、強度大,出汗量會顯著增加,此時就應該注意補鹽補糖。
戶外運動時,攜帶運動飲料或水 + 鹽丸是標配。運動飲料中含有適量的電解質(zhì)和糖分,能夠為身體提供能量和補充流失的電解質(zhì);水 + 鹽丸或電解質(zhì)泡騰片則比較容易計算補鹽方案,方便運動員根據(jù)自己的出汗情況和運動強度進行精準補充。同時,在運動中要注意觀察自己的身體狀態(tài),如果出現(xiàn)肌肉痙攣,這往往是身體缺鹽的信號,要立即補鹽,以緩解癥狀。
運動后:持續(xù)補水,促進恢復
運動后,要注意補充相當于或超過流汗量的水分。即使不覺得口渴,仍需至少再喝2 - 3杯水,以彌補運動中流失的水分。此時同樣要注意不要喝得太快太大口,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。
此外,除了補充電解質(zhì)外,還應適當增加維生素、氨基酸、蛋白質(zhì)的攝入。維生素能夠參與身體的新陳代謝,增強免疫力;氨基酸是構成蛋白質(zhì)的基本單位,對于身體的修復和生長至關重要;蛋白質(zhì)則是身體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,能夠幫助身體恢復體力,促進肌肉的修復和生長。通過合理的飲食搭配,讓身體機能迅速恢復,以更好的狀態(tài)迎接下一次的運動挑戰(zhàn)。
在高溫天氣里,喝水是一門學問,關乎著我們的身體健康。無論是日常生活中的補水,還是運動前后的補液,都要遵循科學的原則。讓我們掌握這些喝水秘籍,在炎炎夏日中科學補水,守護好自己的健康。